新闻频道
2020
10/16
10:38

​2020《传承的力量》中秋节篇精彩回顾 | 昆明市第一中学《滇派硬翅风筝》

来源:全国校园足球暨体卫艺官方

    《传承的力量》中秋节篇

    云南昆明站精彩回顾

    中国云南昆明,一座花香醉人,诗意栖居的城市。五百里滇池浩浩荡荡,荡漾着千百年幸福的守望。三万年前,滇文化在这里发祥,两千多年前,古滇国在这里铸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伟大航海家郑和从这里起步,中国国歌作者聂耳在这里诞生,声名远扬的陆军讲武堂走出一批批功勋卓著的英勇将帅。从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链接交汇的战略支点。抗战期间,国内学术精英荟萃西南联大,在这竖起了一座座文化的丰碑。昆明第一中学,全国文明校园,就坐落于昆明市主城区第一座立交桥——西站立交桥旁,校园占地面积200多亩的昆明市第一中学,校风严谨,学风优良。

    创立于1905年的云南省会中学堂,是昆明市第一中学的前身。历经历经百年的昆明一中已经成为昆明乃至云南省一张闪亮的教育名片。

    “诚敬勤朴,公勇严毅。”这是周钟岳先生1926年为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校15周年校庆时题写的校训,沿用至今,并被静静镌刻在校门内迎面而立的巨石的背面。八个字所涵盖的“诚实、敬畏、勤勉、朴实、公正、勇敢、严谨、坚毅”之意,带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朗阔的民国范。

    走进昆明市第一中学校史馆,柔光打在一幅幅沉淀着沧桑和荣光的照片上,仿佛在静诉着百年来这所学校的一点一滴,让人不禁肃然。整个校史室不见一个奖状奖杯,这一点颇让记者意外。这样的一中,内秀,不事张扬,气度雍容。所有的墙面都被一张接一张的照片铺满,却也宽疏得宜。正如赵灿东校长在校史馆前言中写道:“在漫长的一百一十二年中,学校的先生们用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包容的胸怀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文明的大门,涵养了学生的人格、情操和智慧,使得受过教育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先辈们求学时的梦想与追求,青春岁月的洗礼,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执着,留下的灿烂人生轨迹,穿越时光激励着我们。历史值得我们铭记。也赋予我们自信与责任。”从这小小的校史馆里能感受到学校历经沧桑的厚重博大和穿越岁月云烟的优雅从容。

    漫步在昆明一中百年大道上,可以深刻感受到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赵灿东校长将其概括为“宽容的品质、自强的精神、和谐的氛围和创造的勇气”,凝聚成了“大器、包容、自主、拼搏和尽责”的核心价值观。“用学校核心价值的丝带将百年历史的细节串起来,使学校文化因为学生的求学、教师的奉献、管理者的追求,这些实实在在的细节而变得鲜活,增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面对风云激荡的教育变革,执校10年来,赵灿东校长不断追问教育的本真和初心,“学校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这是我们的任务。我们更应该在三年高中学习生活中,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天性有展现的空间,智慧有表达的机会,能力有锻炼的舞台,这是我们的使命。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是赵灿东校长以一个教育家的胸怀凝练的昆明市第一中学的办学理念。时风烈烈,我自岿然,这是百年老校的风骨。

    穿过学校教学楼下的连廊,穿过“百年大道”,远远望去,“百年大道”中间矗立着一座直插云霄的高大剑形纪念碑。纪念碑有三面,均呈剑形,名为“三尖碑”。三面分别是杰出校友哲学家艾思奇、物理学家杨振宁、数学家熊庆来的浮雕头像和生平简介。人潮来去,时常会有学生在路过三尖碑时放慢脚步,仰起年轻的脸庞,满目敬意。在教学楼的楼道里,除了琳琅的学生画作,其中最醒目的还是知名校友的画像及语录,浸润无声,学生自然知晓不该怠惰,开始频繁地梦到远方。

    而在实践层面,昆明市第一中学借鉴“大学模式”来推进学校治理,严而有度,宽而有边。

    学校现有校园电视台、古风社、心乐琴社、新闻社、街舞社、动漫社等近40多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从组建到管理和开展活动,全是学生自行“包揽”,学校和老师不干预亦不“帮忙”。这些社团中,既有活动时间最长的社团 “军事活动小组”,已历时25年,也有多年来一直稳居省“中学生足球赛”第一名的校足球队,还有沉醉在自己选择的爱好中不问春风秋雨、自得其乐的文艺团队。如一位刚参加完风筝节表演的同学说:“虽然这次风筝没有取得特别优异的成绩,但是我在巨大的压力下完整地完成放飞,这就是成功。对我来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在这次放飞中成长了。在我看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就这样,学校通过校史教育、学生自主行动、老师适度指导和校园文化活动的铺展,更好地在学子身上完成价值引领和行为示范。

    作为百年老校,高中美术是一门必修课程,美术老师李竞飞介绍,在新课改下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国家教育部的新课程理念,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和弘扬民族文化,这一切都应该从教师做起。《云南滇派硬翅风筝》就是一本自己研发的校本课程,“滇派风筝” 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约600年的历史,而今却行将消失。从风筝历史来说,重在尊重;从文化保护来说,重在传承;从传承角度来说,重在担当使命;从最实际的意义来说:健康体魄,吸取艺术营养,重在创造。在研究和开发此课程时,加强本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责任。了解《滇派硬翅风筝》非遗现状,提高学生对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开展富有创意的美术教学活动的方法。整合非遗校本课程资源,针对课程需要,确立主题,编写校本美术教材予以实施。逐步获得《滇派硬翅风筝》非遗校本课程的研究能力、开发编写和研究校本课程与教材能力,促进地区优秀进校园,传承人亲自进校园,最大力度扩展传统美术教师资源。展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步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教育。

    开发以《滇派硬翅风筝》非遗为主体的校本美术课程,这是云南较有特色的文化艺术现象。通过开发的美术课程和教材,可以使我们感受到风筝文化的古今对话,同时也能让我们探讨古代文化的保护与再生,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运用传承人的亲身教学,结合竹子、强纸材料的专业性开展美术教学。

    在美术校本课程编制中,教师积极地顺应对教学的发展需求,探索数字科技融入美术教材、课程、教学的方法,拓宽艺术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将本土美术资源转化成美术课程资源引进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视觉享受中,进一步了解文化并认同,有利于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发扬。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被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可谓是美术课程改革实施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它既是产生美术课程目标的来源,也是美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源泉,还是地方美术课程和校本美术课程的直接资源。涵养人文精神,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这样的课程收获的是历代文人笔下的人文情怀,收获的是“风筝在天、以能清目”的健康体魄,收获的是传承中不可抹去的担当责任。

    迄今为止,在昆明市第一中学的示范作用下,云南省部分中小学均开设了风筝非遗进校园,同时也创办了“昆明滇蜂风筝俱乐部”,为云南省的非遗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正如昆明市第一中学校长赵灿东老师说:“中学教育的目的,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除了让学生主动感知学习的快乐外,我们还会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并从中得到锻炼,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责任编辑:于璧嘉】

【中国吸引力】中部腹地的“高原雄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2-05 11:23:40

听张彬彬唱《回江南》,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07 16:33:50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一起走进星城长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11 17:04:26

高伟光:在鸡西,行走不一样的“江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8 14:04:17

苏州的文艺范儿都“藏”在诗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4 10:06:30

听胡先煦唱《津门谣》,解密天津城里的吃喝玩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5 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