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传承喜迎端午 师生接力传延千年

——2021《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播出后获观众暖心回应(一)

来源:全国校园足球暨体卫艺官方2021年06月24日

2021年端午节前夕,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系列节目再次启程,走进校园,记录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展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成果,汇聚起延续中华文脉的强大青春力量。播出之后,反响热烈,参与节目录制的广大师生及家长纷纷给节目组发来观后感,以下是精彩感言:

第一站

湖北省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

三(2)班学生 谭培艺

看完《传承的力量》,我深有感触。看着制作精良的节目,我由衷地向全体拍摄人员表示感谢。同时,我也要感谢为满足拍摄效果,而为我们尽心尽力排节目的老师们。

作为屈原文化的传承人,我会继续学习屈原文化,把更多关于屈原的文化推向全世界。

六(3)班学生 李谨妍

我终于看到了我们学校的屈原文化出现在《传承的力量》节目中,让全世界通过我们了解屈原文化。

看完节目,我心里特别自豪,为自己是秭归人,生于屈原的家乡而骄傲,感谢《传承的力量》给了我们这么好的舞台。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做像屈原那样爱国的人。

六(3)班学生 何睿思

《传承的力量》节目的播出,让我震撼于屈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谢学校和老师。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屈原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家长 杨春羽

在《传承的力量》节目中,看到了孩子们精彩的表现,作为家长,我深感自豪。他们是屈原文化的小小传承人,肩负着把屈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任,我相信有了这样的平台的推广,他们的文化自信会增强。

在此,我衷心感谢《传承的力量》,希望这档节目越办越好,同时也感谢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的全体老师,感谢你们为弘扬屈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家长和孩子们因你们而骄傲。

学生家长 李瑞莉

端午佳节到来之际,我十分自豪地看完了《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特别节目,感触特别深刻。秭归因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参与《传承的力量》的录制,这是我们秭归人的骄傲。

作为一名家长,我被屈原文化所吸引,并深深迷恋,我希望三峡工程希望小学以登上《传承的力量》节目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好、挖掘好屈原文化更深层的含义。

音乐教师 李欣

秭归的端午比年大,原因在于秭归是屈原故里。作为屈乡后人,传承屈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橘颂》作品作为本校的一张校园文化名片,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多一些舞台经验,更多的是让学生牢记我们是屈乡传承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位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大诗人。了解端午节气文化,感受民族精神,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副校长 谭传虎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全国各地均以各种形式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我们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全体师生和家长来说,今年的端午节因为《传承的力量》的播出,更让这个传统的节日变得意义非凡。该节目从录制到播出,我全程参与了摄制组老师们的拍摄,体会到了他们拍摄的不易,也有感于他们为发掘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节目一经播出,好评如潮:一是屈原的精神内核通过我们学校的师生表演唱《橘颂》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秭归人,人人骄傲;二是通过该节目,我们还了解到了中国其他地区如何为纪念屈原而创作的传承艺术,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屈原不仅是秭归的,还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屈原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光靠《传承的力量》节目的传播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每一代人接过接力棒,做好传承人,将屈原的诗歌和精神品质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总支书记、校长 张桂英

屈原是秭归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通过参与和观看由教育部主办的《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深深体会到全国各地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采用不同的形式纪念屈原、传承屈原精神。屈原已是一个符号――文化的符号、精神的符号。征途漫漫,唯有奋进,我们将一如继往,在校园传承好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

秭归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邓汉林

《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终于在端午节当天与全国的观众朋友见面了,在节目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师生在传承屈原文化过程中的精彩表现,还看到了我国其他地方别具一格的屈原文化传承形式,更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秭归人的视野,无形中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通过节目,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是如何以发展学校美育为平台,利用师生特长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无论是悠扬净美的诗乐舞,心灵手巧的千年绳结,还是热情洋溢的《打龙船》,无不彰显着学校浓厚的美育育人氛围,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正在青春澎湃的中国校园得到传承。

今后,我们秭归县教育局将会继续为学校美育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阵地和资源,让更多的屈乡学子在美育育人过程中展示特长,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屈原精神。

第二站

湖南省汨罗市正则学校

五(6)班学生 刘惠宜

传承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美德,做人就要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传承,更少不了古代诗人,因为大部分诗中有着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有着诗人最真切的感情。自从看了《传承的力量》更是让我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希望。

屈原,他的一生是非常伟大的,他不但是一位爱国的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他本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可却为什么要投江呢?那是因为他被流放,自己的国家也被秦国所灭,他为了表达出对祖国的忠诚,豪不犹豫的选择了投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不敢妄自菲薄,亦恐才华自负,忘了初衷。屈原这一生伟大的生涯,让我在心中起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刻苦学习,认真踏实的过好每一天,时刻准备着。中华少年,应心存鸿鹄之志,肩承明月清风,待朝阳升起,待夕阳落下,华夏河清海晏,耀我中华,我中华少年定当与国同疆!

五(6)班学生 潘佳佳

走进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爱国爱家的诗章。

端午时节,我们走进校园,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创新。从悠扬净美的诗乐舞《橘颂》到童声阵阵的千人诵《离骚》,再到独具特色的舞龙课间操…在化茧成蝶中诠释着初心与梦想,化作每一个人成长的力量。“后皇在树,橘来服兮”这是屈原最早完成的诗篇《橘颂》。通过他们的吟诵,我看到了一颗传承的心。在民间,我们有龙舞,他们对待龙舞是多么严肃认真,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闻到了那份浓浓的诗意。

诚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青年人有的责任,而是人人都应该做的事情。霍金说过:“你总是要在所作为,并获得成功”。相信我们一定能将我们特有的文化代代相传,永不遗失......

五(6)班学生 韦诗涵

端午是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文化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端午节,给了我们多少喜悦和欢乐!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端午流露出的是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

从几千年前,在那战火纷飞的时候,看到自己国家面临着亡国危险,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怀着悲痛的心情投江。那一瞬间,历史凝聚在了这一天。赛龙舟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湖面上昂首挺立的龙舟划手很威风,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水花四溅、吼声震天。

屈原那文采瑰丽的逸响伟辞,爱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志洁行廉的伟大品格,九死不悔的求索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他早已成为我们顶礼膜拜的民族之魂。

汨罗,作为屈原居住和投江之地,留下许多遗迹和众多传说,那千年古祠里不曾间断的朝庙祭祀,那汨罗江上年复一年的端午锣鼓,早已成为我国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也伴随着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名字闻名遐迩。让我们把端午传承下去吧!

五(5)班学生 刘欣妍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由教育部播出的《传承的力量》这个节目。

我出生在汨罗,汨罗也是诗歌原乡,所以我就想学习诗歌。《离骚》是屈原写的诗,而屈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我在他的诗中读到了浪漫,感受到了他浓浓的爱国情怀。在《离骚》的诗句中,有一句是“名余日正则兮”,而我们学校就叫正则,这是一个十分有诗意的名字,它也是跟屈原的《离骚》紧密相连。我想传承汨罗的诗歌文化,把诗歌文化发扬光大,走出这里,走向国际。

每到端午节,各地都会组织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诵读《离骚》、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构筑起节日的仪式感,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渐渐地与传统亲近。在今天,端午节的家国情怀,在各个地区的学校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比如:“重庆市的《舞龙课间操》”、“汨罗市的千人颂《离骚》”、“四川省的手工艺《手巧心灵 绳艺表达》”、“广东省的舞蹈《打龙船》”、“华中科技大学的《赛龙舟》”、“湖北省的诗乐舞《橘颂》”、黔南的传统体育《龙腾盛世》”。

如今,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更应该弘扬端午节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澎湃爱国心。

五(5)班学生 涂桦

我观看了《传承的力量》,从中感受到了屈原的爰国精神以及舞龙的乐趣。

舞龙,是一种闪耀生命的光芒,是一个团体项目。“打龙船”是广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每到端午都会再次温习这个舞蹈,带领更多的人来学习、浸润,这也是为了更好的来传承这份传统文化。

屈原,是一位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汨罗也是诗歌原乡,在屈原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浓浓的爱国情怀。他的处事之风,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做事情不能拖泥带水,做人要胆大心细!作为一个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认识一开始并不多,但是通过平时读论语、看古典,今日再来观看这档节目,我发现原来这就是传承的力量!我慢慢的熟悉了传统文化,慢慢的吸收了传统知识。我认为它是一本书籍,是丰富多彩的,让人无限遐想的,每次的接触都让我无比激动。当学校组织了这些活动,我也亲自参与了这个活动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传统文化并不只是一本书籍那么简单 ,而跟一朵普通的小花一样 ,在每个地方都有着它自己的亮点和趋向 。

在参加完这些活动之后,我的感受颇深,有说不完的话语。我看到这个影片,心中激动不已。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的这个机会,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也无比骄傲,无比自豪,因为我身在中国。做为一名中华儿女,我有责任去学好这些传统知识,发扬这些传统文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先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祖国添加一份色彩 !

五(5)班学生 湛紫妍

门前艾蒲青翠,粽叶香飘十里。龙舟竞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我在端午节这天收看了《传承的力量》端午篇。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从诗乐舞《橘颂》到千人诵《离骚》,从心灵手巧的绳编到震天动地的龙舟赛……

端午的习俗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营养和力量,积淀着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千人诵《离骚》是我们学校的节目,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练习,真正拍摄的那一天,我来到了屈子祠文化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拍摄过程中还下起了雨,但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我被同学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及老师的付出感动了。

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青春澎湃的校园得到传承,在化茧成蝶中诠释着初心与梦想,化作每一个人成长的力量,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就要传承民族文化,为传统文化贡献一份最大的力量。

五(5)班学生 苏伊琳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端午节在粽叶飘香、龙舟竞技的热闹气氛中悄然而至。

在这个充满纯朴民风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我是汨罗市正则学校的一名学生。汨罗,是屈原晚年居住与投江之地,留下了众多传说。作为一名蓝墨水上游的子孙,我从小就对屈原这位伟人非常崇拜。长大后,开始吟读屈原的名篇《离骚》、《橘颂》等。端午节作为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也传承了许多习俗下来,如:包粽子、饮雄黄酒、挂艾叶等。小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明白了它们的用意。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饮雄黄酒、挂艾叶则也是全民防疫之举措。

这次,我有幸被选中参与了《传承的力量》的拍摄,我心里非常激动。到了拍摄当天,我们上千多名正则学子一起来到屈子文化园举行千人颂《离骚》的大型集体朗诵。那时,我站在队伍当中,大声地朗诵着,虽然很不起眼,天还下着雨,但我也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那份激动。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是蓝墨水上游的子孙,屈原精神的传承者,汨罗未来的建设者,我要永远铭记这些传统文化。作为一名正则学子,我要积极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屈原精神发扬光大。

学生家长 周美姣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

《传承的力量》这档节目无疑是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好诠释。通过观看《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让我见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信仰的传承,也是一种责任的传承,更是一股力量的传承,这股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湖北秭归县的校园上空,孩子们吟唱《橘颂》的“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声音久久不息,余音绕耳。爱国是屈原一生所追随的信仰。而21世纪的今天,孩子们仍吟唱着他的经典,传承着他的信仰,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中华传统文化划龙舟、舞龙,它们都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做好的。在这些传统文化项目中,让孩子们知道一个好的团队来源于每一个团员的付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教会孩子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团队精神。这种责任在精神无形之中继承发扬。

汨罗市正则学校的校名源自于《离骚》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诗歌进校园在汨罗这片热土上得以发扬光大。屈原精神刻在汨罗人的血脉之中,他的拳拳爱国精神,他的求索精神在千人诵《离骚》的场景中再现。千余个孩子激情高昂的吟诵着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歌艺术的魅力在此刻得以完美展示,一股无形的力量充斥在我体内,让我为之折服、为之骄傲。屈原的求索精神教会后人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从而达到理想境界的奋斗精神。这是一股强大的信念和力量指引着后人前进,是孩子们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在传承,贵在有力。俗话说的好:“教育从娃娃抓起”,中华传统文化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走进校园,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那永不泯灭的民族之魂。

学生家长 仇金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

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的确,端午节吃粽子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过成粽子节,就丢掉了传统的传承文化和精神价值。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汨罗人,喝着汨罗江的水长大,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人而言,对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自认为有着一定的了解。比如,端午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的,这一天我们可以吃粽子,划龙舟,回娘家,插艾叶。但观看了正则老师和学子们所拍摄的《传承的力量·端午篇》之后,我对端午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传统的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看完《传承的力量·端午篇》后,我才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喝雄黄酒,吃自制咸鸭蛋,佩戴自制香囊,赛龙舟,祭屈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千年古镇长乐的故事会和甜酒文化。在端午节这一天,古镇的人们为了庆祝这个传统佳节,将一个个经典的历史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祭祀祈福,打倡,踩高跷,划龙舟,舞龙舞狮,喝甜酒更是他们的特色。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是我们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不正是端午文化的传承精神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呷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样的儿歌,唱出了端午节的习俗,也唱出了属于端午节的味道。一步步走来,一步步经过,有的早已随沧海桑田而物是人非,有的却随时光的流淌愈发显得醇厚迷人。端午文化正是如此!

这不停息的就是传承的脚步,传承的力量!让我们在这一天,重温时光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永世传承!

学生家长 冯美玲

四月,孩子在家里说教育部《传承的力量》节目组要来正则学校拍摄《离骚》部分。听到这个消息,为自己孩子能参与拍摄感到很荣幸,这对孩子们来讲,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提升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作为孩子的母亲,端午节这天看到《传承力量》端午篇,我感到十分欣慰和感动。这个传统文化的传承跟我们是息息相关的。学校不仅向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承文化,还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让校园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土,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拔节成长。

作为她们的家长,我们应该做个坚强的后盾去支持她们,鼓励让她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传统文化的想法更要支持与鼓励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并持续至今的古老文化,我们中国经历了无数挫折与磨难,创造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有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土在历史的路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人人有责。

教师 杨仲帮

在观看《传承的力量》端午篇节目之后,我们在感受端午传奇魅力的同时,也被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深深震撼。

“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清晰地展现着传统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同时也传承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每到端午节,大家都会想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想到屈原那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和他那“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离骚》,“屈平辞赋悬日月”《离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一本《离骚》,让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端午,让中华民族增添了传奇的力量;一种爱国情怀,让中华儿女的情操更高尚!通过观看这次节目,我深深体会到,文化的传承一直践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行动中,世代不止。校园作为传播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正以创新发展的思路助推文化的传承。从优雅典美的诗乐舞《橘颂》到气势恢宏的千人诵《离骚》,从心灵手巧的千年绳结到锣鼓声声的赛龙舟,从独具特色的《打龙船》到别出心裁的舞龙课间操……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似万丈光,照进每一个孩子心里。在传承的道路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水般流淌在了每一寸华夏大地;中华文化的自信如火般点燃了每一位华夏儿女向善的美德。

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接过时代传承的接力棒,让传承成为一种责任,成为一种精神,成为一种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真善美。

教师 向一娟

佳节又端午。对于三千多正则师生来说,今年的端午,又有了新的体验和感受,增加了新的敬仰和追寻。秉承屈子的求索精神,学校迎来了《传承的力量》。摄制组的同志走进校园,用顶级的专业水平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记录了正则学子对传统文化和屈子精神的努力传承。一个场景拍摄十几次也毫不厌倦,对每个人的采访都精炼独到。尤其是拍摄千人诵《离骚》,从队形排练到朗读指导,从拍摄到录音,体现出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让我们都赞叹不已,深受教育和启发。这次拍摄,我们正则全体师生也终生难忘。老师们亲力亲为,全力以赴;孩子们整齐划一,气势宏大,师生共同合作,使诗歌这一传统文化中流传最久的文学形式,和屈原的伟大爱国精神,在正则、在汨罗、在中国、在世界,得到了新的、完美的结合和诠释,也必将长久地震撼全体师生和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看完《传承的力量》,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与传承的不解之缘。

我生长在千年古镇长乐,这里人杰地灵,风景秀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汨罗江端午习俗和文化在这里得到最全面最完美的传承。闲暇之余,我总会徜徉石板街,听耳边鼓声阵阵,看身旁故事精彩,尝碗中甜酒醇香,品传统文化魅力。

长大后,我对传承有了进一步诠释。一日,我在民俗馆前,见一对父子,父亲深情地仰望着踩着高跷的儿子,神情是那样专注,那样期盼,仿佛在说,孩子,这条江浸透着屈原的灵魂,世世代代滋润着我们汨罗人,一定要把屈原的精神和记念他的端午文化代代相传。这是“家传”,也是朴素的老百姓“家教”,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土壤。

我在反思: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如果利用学校平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会让传统文化得到系统、全面的传承,这是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耳濡目染,师传身授。我带着孩子们在长乐小学组建了一支雷锋故事中队,我们讲故事,诵《离骚》,传千年文化,承屈子精神。我们的中队荣获了全国动感中队称号,汨罗市共青团对我们进行了专题采访。我们的故事收录在《小学生导刊》中。

来到正则学校,我不改初心,传统文化社团活动有序开展舞龙、高跷、粽子、香囊,《离骚》、《橘颂》、《天问九歌》……当我看到我执教的舞龙社团演绎了龙遨游太空,潜藏大海的身姿,我们的孩子诵读《离骚》经典,传扬求索精神。漫步屈子文化园,天问台、《离骚》碑、独醒亭,或驻足凝望,或倾心吟诵,或虔诚祭拜,或热情交流,这穿越千年的心灵触碰,向世人传递着一种传承的力量。我想,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历久弥坚的力量源泉就是一代又一代对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正则学校小学部校长 刘培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今年的端午佳节,如约而至。但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的播出,今年的端午被“正则”的人和事刷屏了。节日的味道、文化的内涵、传承的方式、鲜活的故事、唯美的画面等等,这些都深深打上了“正则”的烙印,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

力量源自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屈原本身就是端午的代名词。而“屈原精神”正是“端午”本身所散发的魅力。“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代表的是诗人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代表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则代表的诗人不懈追求的精神。这些都需要我们从传统的文化中去细细品味,去仔细挖掘,去感受它强大的生命力。

力量源自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最真实的意愿表达,通过诗歌创作、祭祀、龙舟竞渡、包粽子、制香囊、舞龙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诗歌本身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而《楚辞》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夺目的瑰宝。学校将诗意校园的建设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孩子们读诗、诵诗、写诗,让诗歌的种子在孩子们身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用诗歌去涵养孩子们的灵魂,这本身就是传承的最强音。

力量源自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时代在发展,精神在延续,方法在创新。正如陈征老师在诗歌教学时,为了激发兴趣,品味内涵,把吟诵引入课堂,用声音与圣贤对话,这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好尊重。而千人颂《离骚》,我们几经编排,多次修改,方让孩子的表演穿越时空,摄人心魄,这也是创新带来的力量。

学校在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直秉承领悟、传承、创新的精神,学会读懂孩子的内心,读懂教育的内涵,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正则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它是一方小小的舞台,也是孩子们走向未来的生命场。而元旦绘画展,近百名孩子同在长30米的画卷上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其鸿篇巨制,也是孩子们感受美、热爱美、创作美最集中的体现。还有趣味运动会、立体呈现的课间操,尊重孩子们成长规律与生活环境,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赓续那种血脉与精神。

第三站

四川省成都市海滨小学

学生 曾梓涵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所熟知的民俗有:包粽子、赛龙舟、系五彩绳、做香囊等等。

我在家观看了《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开篇是诗乐舞《橘颂》,旋律悠扬静美,之后是声势宏伟的《离骚》,让我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让我兴奋的是我们海滨小学的端午主题绳艺活动:《手巧心灵,绳艺表达》。中国结与端午相结合,用彩绳编织出漂亮的彩绳粽子。这是我见过最精美的粽子了。华中科技大学的赛龙舟也非常精彩,看的我热血沸腾,从中体会到了任何的好成绩,都是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获得的。让我对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洗礼升华,传承至今。

何为传承?在我看来,传承的不仅是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对华夏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传承!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更应奋发图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生 蒋晨曦

一口气看完《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晃为瞬间。参与的师生不计其数,但宗旨只有一个:把优秀的文化艺术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端午节,粽叶飘香,龙舟竞渡,一段段动人的传说故事,演绎着中华儿女深厚而坚固的民族气节。端午节,传递着一位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品质——屈原。聆听历史的回声,延伸龙的内涵,塑造龙的筋骨,绳编、赛龙舟、打龙船、千人诵《离骚》......

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应该多多开展美育、体育教育活动,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带进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我们的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让我们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共鸣。

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东西,我们将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之魂!

学生 张敬婷

2021年3月28日,从早上6点起床、洗漱,将所需物品收拾妥当之后,爸爸将我送至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们集合,前往拍摄目的地“龙潭水乡”进行“绳编粽子”的拍摄,龙潭水乡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以及优美的景色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午饭后,我们去到第二拍摄场地“望江楼公园”,在望江楼公园我们进行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绳编画作品制作的拍摄,之后写下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以及传承意义。外景拍摄结束后回到学校进行了单独的个人拍摄,此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第二天,摄影师叔叔们进入校园拍摄了我们海滨小学的特色课程《绳艺课》。

两天的拍摄虽然很辛苦、很累,但当在端午节这一天,看到屏幕上的自己在采访时充满自信的回答,还是相当开心的,在看到屏幕上自己的名字和字幕时,心理充满着自豪感。在这一刻我觉得,这两天的辛苦拍摄都是那么的值得。我仿佛感到头顶上都是五彩斑斓的,那么的亮丽与美好。

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我了解了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端午节不仅仅只是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这些传统习俗,也是祭典爱国诗人“屈原”。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着自己的地方和名族的端午习俗,可以说是各不相同,却有着共通之处。当看到全国各地的学子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如:赛龙舟、打龙舟、舞龙舞狮、我们海滨孩子的绳艺“绳编粽子,绳结”等等表达着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我会一直把传承传统文化这件事情继续坚持下去。

学生 曾仕德

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到来了。耳边又响起了熟悉的曲调!“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我一点半时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教育部播放的《传承的力量一端午篇》,并且其中还有我们的海滨小学。我们学校是传承的绳编文化。其中有一个采访的片段,我印象最深的是采访我校美术组组长苏茂华老师的片段,她说:“绳结是代表着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她觉得绳编传承是一个固本工程,这里让我感受到了绳编传承的重要性。

最后,让我们再回忆起那首曲调:“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满堂。桃技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次节目的录制与观看,让我更加体会到了绳编文化的魅力。我一定会传承好这个文化,做绳编校园的传承人!

学生家长 付红梅

2021年,由教育部主办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系列节目再度启程,于端午时节走进校园,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我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很多关于端午的民俗传统,在诗歌朗诵、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中感受到端午的文化内涵和屈原的晚年求索精神,在感怀先贤的同时,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然而有幸的是,作为成都市海滨小学一份子的我和我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这么有意义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我们都教育孩子,尊重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做好新时代的传承人!那“传承”到底是什么?传承,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传承,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是一种古老文明的延续!传承,更是一个民族的立足之本!回想我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历史,倘若没有了传承,那精湛的技术,绝美的工艺,又将如何保留下来呢?就像我们学校的老师所说的“只有在基础教学当中将传统文化带进校园,才能培养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民族自信!”

作为家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这次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一颗爱国主义的小苗,我们期待它能茁壮成长!

教师 张爱萍

《传承的力量》节目组于3月底来到了我们海滨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端午活动拍摄。拍摄期间,我们都被摄制组的敬业所折服。

节目于6月14日播出。看了节目,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犹如一道沁人心脾的精神盛宴。节目开篇介绍了端午的由来,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挂艾草、缠五彩线、放风筝等风俗活动精彩纷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这些活动也成为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孩子代表着未来,如何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展现其价值理念,进而加以传承和弘扬?如何将传统艺术与学校教育结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更应该一步扎扎实实推进这项工作,并激励和带动社会各界共同融入这项事业的发展,展示传承力量,弘扬文化自信。

节目随后分别介绍了七所学校各自的特色项目,作品质量高、内容切合时代需要,节目内容深邃厚重,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和力量之美。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情感层层递进。整个节目内容包括诵读、舞蹈、歌曲、器乐、舞龙、赛龙舟、绳编、手工艺等多种传统体育、艺术门类,有面向人人的集体展示、有普通学校艺术社团的优秀节目、有专业艺术院校的高水平表演,同时还有台前幕后老师和学生在传承中华文化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节目以学生为主人翁,让校园走出来,展现学校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的美育成果,特别是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及传承基地。内容深邃厚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彰显中国文化自信。肩负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在端午通过节目的形式集中展示学校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的体育、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的风采。

教师 冷思奇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蒲菖酒美清尊共。”这首《渔家傲》,乃宋代大家欧阳修所作,描绘的正是端午佳节的场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女儿节、天中节、浴兰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到现在每逢这个佳节,人们还是会纷纷佩香囊、挂菖蒲、观龙舟等,当然,还少不了包粽子、吃粽子。

一到端午,网友都会在网上进行甜咸粽“大战”,虽然网上争论的不亦乐乎,但电脑前都是洋溢幸福的笑脸。粽子裹着新鲜的竹叶、苇叶,散发着美食的清香,慰藉了人们味蕾的同时,也将节日的温馨和甜蜜,丝丝化进人们的心田。这样的端午佳节,既是舌尖上的欢庆,亦是文化上的盛时。

此次《传承的力量》端午篇,去到了中国的各个地方。让我看到每个学校,每个师生对端午的热爱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他们不仅仅是个体,他们代表了全国万千师生的缩影。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在讲述着不同传承的故事。

从悠扬净美的诗乐舞《橘颂》到童声阵阵的千人诵《离骚》,从手巧心灵的千年绳结到锣鼓震天的龙舟赛事,从激情洋溢的《打龙船》到独具特色的舞龙课间操……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青春澎湃的中国校园得到传承,在化茧成蝶中诠释着初心与梦想,化作每一个人成长的力量。

这次让我感叹的不仅仅是传承者们,还有我们端午篇的导演们,每个城市停留的时间非常有限,导演组一行争分夺秒,没有一刻的停歇。他们用镜头和画面表达对传承的深刻领悟和轻松呈现,最后的视频让人感动万分。他们是一群有情怀、有热情、有故事的少年,曾梦持剑走天涯,如今用镜头诉说诗和远方的故事。

教师 叶丹丹

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来临了,而今年的端午是平常又是特别的。我们所在的单位,成都市海滨小学有幸参与了2021年由教育部主办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系列节目的录制拍摄,全体师生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通过《传承的力量》节目这样的平台,向全国的同仁和朋友们展示我们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的荣幸!此次《传承的力量》端午篇,从悠扬净美的诗乐舞《橘颂》到童声阵阵的千人诵《离骚》,从手巧心灵的千年绳结到锣鼓震天的龙舟赛事,从激情洋溢的《打龙船》到独具特色的舞龙课间操……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在青春澎湃的中国校园得到传承。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则用一根根丝线,表达着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教师 何雯

文化对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沉淀,已成为中华名族的精神脊梁,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作为一个华夏子孙,特别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档节目真实地走进校园用具体的实例展示了学校开展传承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展示出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观看此次《传承的力量》后,我发现除了学校的绳编文化外,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自豪之中又有感动。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老师、学生,我们的认识都在不断提高,并且在坚持传承的道路上,还在不断的创新,思考将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扬下去。

端午节只是我国众多节日之一,我们还有中秋节、重阳节等等。我国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因此我们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节日而言,要使之与时俱进,发扬光大,要还原每一个节日的本来面目,让每个节日过得更独特。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现在就是要把重点放在教育上,用我们的微薄力量来提升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们孩子只有小就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才会对其产生兴趣,由此更加的热爱传统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师 舒金篮

端午节观看《传承的力量——端午篇》,45分钟的节目,一口气看完,却晃眼如瞬,古香古色的滤镜配上低沉男声的解说,浓浓的文化底蕴,深深牵引着我。

短短的45分钟,节目组为我们呈现了各个学校体育艺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成果,以端午为主题,各有千秋。当看到我们自己的学校作为其中的一个展示学校,我倍感自豪。不禁回想起拍摄的那三天,老师们的热情配合,拍摄组工作人员的一丝不苟,孩子们的阳光自信,我为之感动、折服……

不管是划龙舟、做龙舟、吟诵《离骚》以及我们学校的绳编粽子等,都将“传承”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编一个绳结,解一个心结”,就像苏老师说到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个是我们作为老师的责任,作为学校的责任。”

感谢有这样的节目,去滋润孩子们真善美的心田,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继续传承我们永不泯灭的民族之魂!

教师 苏茂华

端午节这天跟孩子一起看了《传承的力量》端午节篇,感触颇深。

四十五分钟的节目,一口气看完,晃为瞬间。那种纯净,那种古韵,那种热烈,有古有今的气息,深深打动了我,真正的真、善、美的节目,体现了“知识就是力量,力量来自方向,方向来自传承”的深刻。节目把中国先贤们优秀的文化艺术保留下来传承下去。充分反映出编导者和拍摄者的教育敏感和专业艺术水准,丰富的面,精准的语言,角度光线、虚实场面无不优美到极致。

传承既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又存在于家族、学校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之中,《传承的力量》节目从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角度切入,但绝不是以“输入式”或“说教式”来表述,不是刻意去展现传统文化,也没有停留在口头上强调传承的重要和价值观,而是通过各个学校、众多师生具体真实的活动,从校内到校外,以学生的“承”为主体,以老师的“传”为主线,集中展现了全国各学校体育艺术的基础建设和优秀成果。让学校校园更大了,是对学校一种极大的宣传,也是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一种肯定。荡涤学生真善美的灵魂!滋润学生真善美的心田,难得一见,希望再见!

教师 吴星霖

端午节前夕,听闻《传承的力量》节目组来学校拍摄,教师与同学们都欢呼雀跃。学校用各种绳子制作的粽子以及端午相关画作大受好评,这不仅仅是对学校绳编文化、中国传统绳编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还体现出了我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创新。通过观看《传承的力量》节目且参与其中,让自己尊重这份育人之责任,融以严谨的态度。提升美育教学在总体教学上的辅助作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成长铺路搭桥;为学生未来能够拥有更强好奇心,更好创新能力努力;为学校长足发展增砖添瓦,献计献策!

【责任编辑:于璧嘉】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

古籍怎么救?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2021-06-06 10:46:21

2021年过半,网络电影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5 22:54:46

跟着美食作家,去世界各地逛吃

澎湃新闻2021-06-07 10:07:37

赵粤:怀揣责任之心,让我们勇敢前行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1 12: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