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来认真交卷了!

来源:教育部2021年11月01日

“小眼镜”看似小,却关乎每一个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与未来,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高度重视。近三年,各相关部门在综合防控上下功夫,经过各方不懈努力,基本实现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

10月26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新进展。一起来看——

近三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做法?

下一步将进行哪些工作?

来听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的介绍

↓↓↓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这三年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整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还是取得了明显进展,在2018年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求每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要下降0.5个百分点,近视比较严重的地区,每年要下降1个百分点。

这三年来,从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53.6%,到2019年,总体近视率下降为50.2%,也就是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

2019到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到2020年底的时候,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又上升为52.7%,这个52.7%跟2019年相比上升了2.5个百分点,跟2018年相比,还是下降了0.9个百分点。所以我们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过去三年取得了明显进展,就是基于这三年下来,还是总体下降了0.9个百分点,按照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目标,应该说是基本完成任务。当然,这里面还要充分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所以取得这个成绩应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这是我要给大家通报的一个背景。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现在,从下面四个方面给大家作汇报。

一、这三年的主要做法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突出强调综合的问题,因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是个人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的一个综合性结果,同时又和对儿童青少年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近视影响因素的社会治理方式、家校的互动模式都密切相关。所以刚才续梅主任也讲到,一个小小的近视问题,但实际上要把它整治起来,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综合施策。

2018年的文件,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个角度考虑,八个部门共同发力。首先,过去三年,我们第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加强顶层设计,层层压实责任。2018年,八部门印发的方案,到了今年年初,教育部等15个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从2018年的8个部门,到2021年扩大到15个部门。

这个实施方案和行动方案,实际上共同界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在近视防控中应做的工作。同时,为了推动这两个文件的落实,国务院同意也成立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健委还联合出台了近视防控工作的评议考核方案,这个评议考核方案主要是针对各省级人民政府在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成效进行评估。这是顶层设计里面最核心的。

第二项工作,近期,教育部等部门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对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有着重要作用的文件,这里面大家非常关注的就是今年7月份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双减”的文件。“双减”就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和不必要的校外培训负担,这对于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来讲是一个治本的工程。

第三项工作,2020年6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就是通过全面加强改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些看上去跟近视防控关系比较远,但实际上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做得越扎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成效也就越显著。

第四项工作,中央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包括德育和智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了评价改革,这里面既包括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如何体现在学生的成长、考核之中,同时也对政府、学校以及家庭提出了要求。这样一个综合的评价改革,对于改变过分偏重文化课,由此带来的课业负担过重,也由此影响到儿童青少年的近视,起到了重要的遏制作用。

第五项工作,从去年开始,教育部陆续印发了关于加强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五项管理文件,这五项管理文件是落实落细跟近视防控相关的,课业负担(作业和读物)、作息时间、体育锻炼等规定,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明确进行督导检查。从这五个方面,基本上形成了全面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政策体系,而且每一项政策都层层落实责任,不仅仅是中央层面,各省市区,以及地市县和学校,都有落实的任务,而且有评价考核的指标。

二、强化制度建设,逐项推进落实

一是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经国务院同意,8部门后来扩大到15部门,成立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三年多来一共召开了三次联席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全力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同时,各省(区、市)也基本都建立了类似的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也确定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可以说,顶层设计所制定的各项政策,真正做到了层层抓落实。

二是试点推进,建立标杆。教育部过去三年里一共认定了两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一共认定了142个,同时也遴选认定了两批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示范区,一共认定了46个。同时,还多次举办专题研讨和交流活动。今年5月,又印发了《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对幼儿园、中小学如何做好近视防控,特别是针对儿童青少年要树立的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

三是加强宣传和宣讲。教育部专门成立了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2019年组建,由85名专家参与到宣讲团工作。过去三年里,一共进行了3600多场次的宣传推广和教育活动,受到了各地各校的热烈欢迎。

四是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方面,各地都有非常好的、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包括增加体育课课时,改善教室的灯光照明条件,校园环境的总体整治,还有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做好对儿童青少年手机、作业、读物、睡眠和体质健康方面管理的很好的经验和做法。教育部这些年也在陆续宣传和推介各地的好做法。

以上是我给大家通报的第一方面的情况,就是我们过去这三年,一个是加强制度设计、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压实各方责任,层层逐项落实各项措施。

三、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第一个困难,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最核心的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但是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全面发展和全面培养的片面认识。

这里面核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否真正减下来。这项工作,涉及到评价改革什么时候能够跟上来的问题。所以,如何做好过重课业负担的真正减负,这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基础性的问题,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

二是,过去不足的方面,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弱化,能否真正增上去?需要有评价体系进一步跟进。所以,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减少对视力的损害,而真正把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增上去,把它做强,是对视力一种正向积极的保护。所以,这“一增一减”如何能够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还是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也就是对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而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真正采取措施,把该减的减下来,把该增的增上去,这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视力的健康发展。

第二个困难,是专业基础薄弱。这里面既包括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和健康管理方面专业设置比较少,教育部最近也在采取措施,增设相关专业。同时,对于视光企业如何更加规范地运行和管理,这方面也需要加强工作。

第三个困难,是从学生角度来讲,如何做好个人的自律。教育部从去年开始连续印发了五项管理的文件,这五项管理的文件,特别是关于手机和睡眠的管理,更多的涉及到学生的自律,以及家校之间的协同。这项工作如何能够真正见到实效,也需要家校更加密切的配合。这是给大家汇报的第三方面的情况。

四、下一步关于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具体的工作考虑

第一,切实采取措施,落实“一增一减一保障”。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双减”文件的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给学生更多的在阳光下运动的时间,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这个是真正做好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二是要把该增的确实增上去。也就是严格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推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体验到劳动的价值。而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真正强起来,既是对过重课业负担的一个有效的抵消,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在阳光下运动,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和美育、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对视力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和顽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是保障条件要真正跟上来。这里面从政策层面来讲,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特别是涉及到对学生的评价、对学校的评价、对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办教育效果的评价,要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老师、学校、家长和社会五大责任主体共同努力,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第二,关于环境条件改善。

视觉环境的改善,对于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教室、自习室、实验室、图书馆光照条件改善之外,儿童青少年在居家环境下,在阅读和相关的用眼的环境下也要改善。最近我们可以看到正在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可能也需要在综合整治方面下一些功夫。

第三,下大力气加强眼视光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学校卫生保健队伍的建设。

真正做好学生身心健康,包括视力健康的保驾护航。

第四,做好市场监管的工作。

对于眼视光行业,特别是涉及儿童青少年验光、配镜的相关部门、行业要进行标准化建设,要加大监管的力度。

第五,管理措施要真正硬起来。

一是教育部要更加坚定地推进五项管理,落实 “双减”的要求。这是一个全方位呵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重要举措。

二是加强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强对省级人民政府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评议考核,推进儿童青少年视力保障工作。

“ 在落实“双减”与增强近视防控上有哪些具体举措?“学前近视”如何应对?未来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或者户外活动怎么开展?来听王登峰司长的回答——”

1

新华社记者:

《实施方案》明确了家庭和学校都有切实减轻作业负担的义务,前段时间两办也印发了关于“双减”的意见,请问教育部在落实“双减”政策与增强近视防控上有什么具体举措?谢谢。

王登峰司长:

谢谢,“双减”针对的是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但是从效果上来讲,是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一个有力的推进。借助“双减”的背景,教育部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双减”要把它落实落细落到实处,这是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有力的推动。在“双减”落实的同时,其实也在推动“双增”,也就是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其实给学生腾出了更多的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这是一增。另外一增,从校外培训减轻负担之后,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这次校外培训机构认定里面,把体育和美育培训列为非学科类的培训。也就是说,学生接受课外培训的时间在体育和美育方面将会有大大的增加,这样的“双增”,实际上就足以从根本上来推动近视防控的有利进展。所以这是一方面,以“双减”带动“双增”,“双减”和“双增”其实都是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有力的推动。

第二,切实加强五项管理的督导检查和落实。家校之间的协同,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休闲习惯。过多的使用电子产品,过多的使用电子屏幕,这对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发展来讲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教育部推出的手机管理、作业管理、读物管理,也包括睡眠管理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如何落实都涉及到家校协同的问题。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几项管理措施的督导检查和落实,推动“双减”的真正落地落实,也是保护孩子的视力一个非常有力的举措。谢谢。

2

澎湃新闻记者:

我注意到,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学校在开展近视防控上有个难题,就是小学一年级入校时,有不少孩子就已经近视了。请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实施以来,这种情况有没有好转?另外,面对入学时就已近视的学生,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如何做好近视防控工作?谢谢。

王登峰司长:

感谢记者提问。小学一年级入学时候的近视情况,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从最近的统计数据来看,从2018年到2020年,小学一年级的近视率大概是14%左右,这三年基本上持平,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也就是说,尽管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幼儿的近视情况并没有恶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庆幸的结果。

幼儿入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的近视防控工作其实面临着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承认的现实,就是近视一旦发生,它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要降低近视率,其实并不是去治疗那些已经近视的孩子,而是要让没近视的孩子不要发生近视,同时让已经近视的孩子,不要进一步加重。所以,不管是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对整个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工作,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要坚持的原则,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的时候近视率越来越低,那么我们整个近视防控工作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基础,我们从入学之后,还是要坚持“一增一减一保障”这一基本近视防控原则,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 “双减”的文件已经明确要求了,不要考试,不要写作业,同时要树立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

今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里面,对这方面都提出了一些非常具体,非常有针对性,同时也是很科学的指导意见,教育部会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同时,整体上来讲,还是要切实把课业负担减下来,同时要多鼓励、多带领孩子们到阳光下,切实增强体育和美育方面的功课,同时也帮助孩子科学安排作息、保障睡眠等等。我们也希望,对于小学低年级,以及以后整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让我们的防控措施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谢谢。

3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想请教两个问题。首先,充足的户外活动是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关注到最新的体育法修订草案当中,新增了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和在校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条款,所以能否透露一下今后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或者户外活动会怎么开展?谢谢。

王登峰司长:

体育法的修订,应该说对于各地各校依法推进学校体育活动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提到校内校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这里面可能就涉及到校内体育课的时间和校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去年10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对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课程中的体育,要做到教会学生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同时要组织经常性的课余体育训练、体育锻炼,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组织全员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

所以,体育法把体育课时作了明确的界定,中办、国办的文件对体育课、体育活动的内容又作了明确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通过课内课外的体育活动,要确保让每个学段的孩子都能够掌握这个学段参加体育锻炼以及相关的健康方面知识,要学会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这个基本运动技能,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田径和体操的内容,跑、跳、投、翻滚、攀爬,灵活性、柔韧性、平衡性,这是从事所有的体育运动都需要的共同的能力素质,这是基本运动技能,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同时,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校能够提供的教学项目,要能够学会一到两项专项的运动技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学校体育的目标、路径和要求不明的情况,一定要做到“教会、勤练、常赛”,这也为在校内外开展训练和竞赛活动提供了法律和政策的依据。

去年,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也要求教育、体育,当然也包括社会相关部门,要把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教会、勤练、常赛”这三大主题,同时在“教会、勤练、常赛”面向所有人的同时,再能够对从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进行更加系统的培养,将来也能够让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来源。

【责任编辑:于璧嘉】

文明社会·史前文化第一次整合·最初的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26 10:41:40

深夜叩开山门,踏入宋元中国的“炼铁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26 10:41:38

10年1000万册,中国读者为什么爱《百年孤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26 14:52:14

我们从“失败”“避雷”的小组里得到什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24 18:47:11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读“140岁”的鲁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18 20:39:17

中青阅读9月推荐书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18 20:39:04

《第十二秒》开播,“双生万茜”上演悬疑大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18 22:39:05

《花间词外》:让古典诗词活在我们的日常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18 22:38:59